、Cu
、Mo、V
、I
、Br、B等微量元素。
微生物的種類不同生長溫度不同,各種微生物的總體溫度范圍是0~80℃。根據(jù)適應的溫度范圍,微生物可分為低溫性(好冷性)、中溫性和高溫性(好熱性)三類。
低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20℃以下,中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20~45℃,高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45℃以上 。好氧生物處理以中溫為主,微生物的*適生長溫度為20~37
。
厭氧生物處理時 ,中溫微生物的*適生長溫度為25~40℃,高溫微生物的*適生長溫度為50~60℃
。所以厭氧微生物處理常利用33~38℃和52~57℃兩個溫度段
,分別叫做中溫消化(發(fā)酵)和高溫消化(發(fā)酵)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 ,厭氧反應已能在20~25℃的常溫下進行
,這就大大降低了運行費用。
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(nèi) ,每升高10℃
,生化反應速度就提高1~2倍。所以
,在較高*適溫度條件下生物處理效果較好
。人為改變污水溫度將增大處理成本,所以好氧生物處理一般在自然溫度下進行
,即在常溫下進行
。
好氧生物處理效果受氣候的影響較小。厭氧生物處理受溫度影響較大 ,需要保持較高的溫度
,但考慮到運行成本,應盡量采用常溫下運行(20~25℃)
。
如果原污水的溫度較高,應采用中溫發(fā)酵(33~38℃)或高溫發(fā)酵(52~57℃)。如果有足夠的余熱或發(fā)酵過程中產(chǎn)生足夠的沼氣(高濃度有機污水和污泥消化),則可以利用余熱或沼氣的熱能實現(xiàn)中溫和高溫發(fā)酵。
酶是一種兩性電解質(zhì),pH值的變化影響酶的電離形式,進而影響酶的催化性能,所以pH值是影響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統(tǒng),就有不同的pH值適應范圍。細菌、放線菌、藻類和原生動物的pH值適應范圍是4~10。
酵母菌和霉菌的*適pH為3.0~6.0。大多數(shù)細菌適宜pH=6.5~8.5的中性和偏堿性環(huán)境。好氧生物處理的適宜pH為6.5~8.5,厭氧生物處理的適宜pH為6.7~7.4(*佳pH為6.7~7.2)。
在生物處理過程中保持*適pH值范圍非常重要。否則,微生物酶的活性降低或喪失,微生物生長緩慢甚至死亡,導致處理失敗。
進水pH值的突然變化會對生物處理產(chǎn)生很大的影響,這種影響不可逆轉(zhuǎn)。所以保持pH值的穩(wěn)定非常重要。
好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以分子氧為受體,并參與部分物質(zhì)的合成。沒有分子氧,好氧微生物就不能生長繁殖,所以,進行好氧生物處理時,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溶解氧(DO)。
供氧不足,適合低溶解氧生長的微生物(微量好氧的發(fā)硫菌)和兼性微生物大量繁殖 。它們分解有機物不徹底,處理效果下降
,且低溶解氧狀態(tài)下絲狀菌優(yōu)勢生長
,引起污泥膨脹。
溶解氧濃度過高,不僅浪費能量,而且會因營養(yǎng)相對缺乏而使細胞氧化和死亡。為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,好氧生物處理時應控制溶解氧在2~3mg/L(二沉池出水0.5~1mg/L)為宜。
厭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條件下生成H2O2,但沒有分解H2O2的酶而被H2O2殺死。所以,在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中*不能有分子氧存在。其他氧化態(tài)物質(zhì)如SO42-、NO3-、PO43-和Fe3+等也會對厭氧生物處理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,也應控制它們的濃度。
對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的化學物質(zhì)叫有毒物質(zhì)。它能破壞細胞的結構,使酶變性而失去活性。如重金屬能與酶的-SH基團結合,或與蛋白質(zhì)結合使之變性或沉淀。有毒物質(zhì)在低濃度時對微生物無害,超過某一數(shù)值則發(fā)生毒害。
某些有毒物質(zhì)在低濃度時可以成為微生物的營養(yǎng)。有毒物質(zhì)的毒性受pH值、溫度和有無其他有毒物質(zhì)存在等因素的影響,在不同條件下毒性相差很大,不同的微生物對同一毒物的耐受能力也不同,具體情況應根據(jù)實驗而定。
錄入時間:2022/12/26 8:59:06 點擊次數(shù):332